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校务公开 > 总结报告 > 正文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3-18 作者: 编辑: 浏览次数: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以“特色化、规范化、优质化、国际化”为工作指针,

全面推行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产教融合,精准育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技能素养双优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服务,为“东莞制造2025战略”助力。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成绩和经验不足简要总结如下:

一、德育建设

 1. 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不断加强法制宣传和安全规范教育

学校通过校会、主题班会、价值观标语等途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围绕防交通事故、防水火、防艾滋病等多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全方位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为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特意邀请了我校法制副校长、塘厦四村派出所徐飚所长开展“以案说防”法制讲座、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驻我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等活动,利用2018级家长会开展生命教育讲座,家校共育,效果较好。

2.坚持“活动德育”建设大思路,为学生创造出彩舞台

学生处继续坚持“内外兼修”的活动德育建设思路,为师生搭建起个性发展的舞台,成功举行了“缤纷色彩”校园歌手大赛、跑操广播操比赛、“理工杯”篮球赛、校园足球赛、25周年校庆晚会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同时继续推进“百团大战”、技能月、中秋灯谜、班级值周活动等,不断拓展教育渠道,与学校紧张的教育教学、严格的管理形成张弛有序的有机整体,为学生张扬个性、塑造人格提供更多出彩舞台。

3.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德育管理能力

名班主任工作室倡导“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共同发展理念,以“示范、引领、辐射”的宗旨,将工作室打造成“辐射的中心,成长的平台”。工作室通过面授、线上平台等途径,为2018级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后期提供工作指引,提供菜单式班会课服务,安排各位成员开展新生专题系列主题讲座,接受市、省专家考核并获得“优秀”,同时协助广东省中职德育研究会负责筹建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

4.充分发挥学生“三会”的核心指导,推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开展

团委会、学生会在学校的校风校纪维护、活动组织协助、班级量化评比、宿管工作、校内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实践中承载了大量工作,本学期学生处继续倡导和推动学生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校内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特别是通过参加学校的“饭堂用餐保洁志愿行动”、“废品回收、爱心助学行动”、“校园秩序维护”、塘厦镇“3.12植树节植树活动”、“省市技能竞赛”、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等提供后勤、会务、礼仪等志愿性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我校志愿者参加的志愿服务共计约2000人次之多,创下学校的新纪录。我校志愿者服务站在本学期招募了88名新志愿者,增强了志愿者服务站的力量。

5.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断扩员,为学生筑起坚固的心灵屏障

本学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广纳人才,吸引了16名兼职心理教师加入,形成了4名专职教师+16名兼职教师的团队,并通过读书分享、学生案例讨论、中美精神分析会、CBT培训分享等活动,组织教师到东莞市进修学校参加了“2018年东莞市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心理辅导技术培训班”,带领团队解锁“沙盘游戏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大治疗技术,加速我校心理健康队伍成长。同时,积极开展2018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查,组织专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精心组织“生命因你绽放”第11届校园心理剧大赛,活动如春风化雨润泽学生的心灵。

二、教学管理

教务处在做好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巡查、制定教学的计划进度、请假调课等常规工作、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重点在技能竞赛、高考升学、三二分段、公开课建设、等方面稳扎稳打,再出奇兵,再创新绩。

1.“技能强校”理念引领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教务处在学校“技能强校”理念的指导下,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核心,以活动、比赛为载体,不断提升和锤炼学生技能水平。据统计,我校选手在2018年下半年的东莞市职业院校专业技能竞赛中表现出色,分别参加了5个专业15个不同项目的竞赛,共获得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获奖数较上年稳中有增。此外,2019年省赛赛制发生重大调整,我校师生迅速改变策略积极报名、备战,目前已确定有19个项目成功获得参赛资格,特别是申报计算机检测与数据恢复项目的承办工作获批,这也是我校连续多年承办该项目的省级比赛。同时,我校为期一个月的技能月盛会在11月3日拉开序幕,经过有序组织,该项活动在继承往届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与创新,总计开展了68个项目,3560人次参与,1000人次获奖,创下了历年来项目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纪录。

2.积极推动公开课建设,“慧教育、慧课堂”主题点亮教育教学

积极组织开展校级公开课及外出参加市公开课听评课工作。自开学第4周起至学期第16周共开展校级公开课34节,其中过关课10节,职称课20节,示范课4节,共有超过400人次参与校级公开课听评课。另本学期有市轻工业学校、信息技术学校、东莞理工三所学校开展全市公开课研讨活动,教务处组织相关老师积极参与,共安排20宇人次赴上述学校听、评公开课,加强了与兄弟学校的教学交流、拓展了本校教师视野。

3.“3+证书”高考再创新高、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在探索中前进

我校2018年高考升学再续辉煌,388名考生报名参加了各类别的升学考试,报考人数历年以来最多。其中“3+证书”类有高考班、留学班134人报考,上线134人上线率100%;校外实习及社会考生130人报考,上线126人上线率96.9%,创历史最好成绩。除此以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包括三二分段录取51人,自主招生录取17人,现代学徒制录取5人,竞赛获奖免试入学录取3人。同时,新一届的高考工作也于2018年11月全面铺开,这次高考与以往比难度更大,一是由于2019年起广东省3+证书高考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月份,二是报名人数激增,2016级总报名人数达到546人(含三+证书、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等各种类别的升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考报名、体检、考试工作已经于1月初顺利完成。

4.三二分段稳扎稳打,为学生升学打开绿色通道

自2017年起尝试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工作,2015级电子技术应用、社会文化艺术两个专业51名学生已经顺利升学。2016级电子技术应用、动漫游戏、社会文化艺术三个专业,在教务处、专业部的积极努力下,有86名学生成为了准大学生。同时,2017级七个专业、2018级八个专业与高校的对接依次提上日程,特别是2018级开始,学生入学就成立直升专班,高职院校直接参与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三二分段的教学质量、中高职衔接吻合度更上新台阶。

三、强师工程

以市教育局“慧教研”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深化学校内涵化发展为宗旨,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思路开展校本教研、教师继续教育等各项工作,在创新中职教研工作模式,创设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1. 以研促教,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长期贯彻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发展思路,顺利完成国家级省市级立项课题的立项、开题、中期汇报等工作,课题研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主要有我校动漫团队申报的《中职学校动漫专业漫画课程项目化教学行动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杨潮喜校长主持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研究》顺利通过省重点科研课题项目验收,被省教育厅评定为“优秀”;阳海华团队申报的《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培训系列主题校本研究》获省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李刘求团队申报的课题《“STEM+”无人机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经省教育研究院严格评审获批立项,成为广东省STEM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学校;组织举办田卫卫、江洪燕等七位主持人的2018年市级立项课题集中开题报告会;举办李双龙、阳海华、杜丽茹、王鑫、黄莹、陈锦荣6项省级德育课题中期汇报会,并邀请省市相关专家莅会指导,成果丰硕。

2、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专题研讨会、总结会为契机,为中职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教师专业化成长拓路

名师为学校立校之本,名师建设至关重要。本学期主要有顺利召开第三批名师工作室集中评审指导工作会,就推进工作室建设展开进行探讨;东莞市教育局公布市新一轮(2019-2021年)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单,我校罗翠珠、莫受忠、叶喜成为新一轮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邓槐成为市第一批名班主任培养对象,朱文昌、黄沪琳、李刘求、莫金莲被认定为市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召开第三批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评审会,田卫卫、张璇、刁金杰、邓槐和郭资等五位主持人申报的校级工作室获批成立;邀请省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汪永智教授来我校解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王鑫、陈锦荣、黄莹、杜丽茹和阳海华等课题主持人邀请专家们进校指导,黄沪琳名师工作室团队到韶关曲江职业技术学校,语数英等10位骨干教师参加2018年东莞市中职学校高职高考备考与语数英学科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我校陈永杰老师作为中职院校代表,在全省“1 +X”校企融合无人机专业建设研讨会上作《校企共赢——共建无人机专业建设体系》报告等等,为中职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教师专业化成长拓路。

3.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及帮带,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加速度”

本学期校教研处组织开展“时代讲坛”等8场专题讲座,共计约480位在校教职工参与了培训;通过各种途径举办51场教师培训,为学校打造了一支能干、肯干、愿干、会干的高素质职业化教师团队;张世军、王超菊等多位教师利用暑期开展下企业实践,有效推动了专业与行业接轨及培养"双师型"教师;韦钊卓、孟爱丽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继续对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帮教工作,指导新教师开展教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提升了新教师的教育能力;

4.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教材出版、论文获奖等项目成绩显著

创设科研氛围,鼓励、支持、引导教师结合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事件开展教育科研,总结科研成果,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教师教育基本功大赛等竞赛项目成绩喜人,共有近70名教师获得各项教师大赛一二三等奖不等;教材编写及论文撰写方面,据统计财经、计算机、语文等教研组教师共编写(或修订)教材(含校本教辅资料)共34本,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共20本;共有73位老师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四、学生质量 

1.校内外考证、培训稳步提升

培训就业处主动出击,采用“岗位责任制”稳步推进学校考证工作,共组织包括财政部、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行业企业组织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考试、全国高新考试、用友ERP、金蝶ERP、网营专才认证、跨境电商、普通话、维修电工、SMT、数据恢复、机电设备技术员等13大类18个工种的认证,认证人数为9241人次。2018年全年认证数量达14197人次,比2017年全年认证数量增加了106%,达到历史最高量。同时与塘厦镇总工会共同开展“职工成长课堂”系列培训,共组织290人参加为期6天的培训。

2.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新路径

我校经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批准授权成立“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基地,成为广东地区唯一一所具有此授权的中职学校;我校承办东莞市第二届“快意杯”电梯维修保养技能竞赛,共有15家电梯生产、维修保养等企业派出代表70名选手参与角逐,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我校与广东开放大学、东莞开放大学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首次成立“广东开放大学东莞电子科技学院”,让学生在享受高质量中职教育的同时,享受广东开放大学、东莞开放大学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我校将努力成为开放大学与公办中职学校合作的典范,为学生打造就业升学无忧的高质量平台,切实促进我市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3.创业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本学期培训就业处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在各专业部的双创中心独具开创性的工作下,整合各方资源,建设极具专业特色的双创业中心实训室及学生双创团队搭建,广泛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到目前为止已建有电子双创中心(企业进驻:小鹰航空)、北极光电商双创中心(企业进驻:品唐斋)、360创业中心(企业进驻:360同城邦)、3D打印创业中心(企业进驻:影朝三维)、财经创业中心(企业进驻:依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五大双创中心。其中电子双创中心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击打式灭鼠器》以及《基于滑竿式减震背包》分别获得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比赛市三等奖,无人机在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航海公开赛获得第一名,北极光电商双创中心学生获得了东莞市电子商务技能竞赛的三等奖,电子商务组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一组获得三等奖的傲人成绩。电子创新团队申报了省级课题《“STEM+”无人机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市级课题《创新创业背景下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2016级无人机班学生成立东莞市翼拍航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直播了2018东莞全民万步健走、塘厦VR全景拍摄工作、参加了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点火表演。360创业中心学生团队利用360同城邦创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接单的方式开展创业活动,每月收入达6000元左右,北极光电商中心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天猫旗舰店的管理和后台数据分析工作,在淘宝上开设100余个网店。

4.实习就业在常抓不懈中高水平推进

(1)不断完善实习就业常规管理。在各专业部的协助下,11月成功举办主题为“服务企业,立足一线,成就精彩人生”的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就顶岗实习进行全面详细解读,并邀请资深保险经理时行有关保险知识的讲座,提高同学们的安全及理赔知识。据统计,本学期我校2019届秋实习生共有1471人,目前全级已经在岗的实习生已达总人数的92.11%,实地跟踪1743人次(去年1468)跟踪率达147.96%(去年149.59%),其中电子部实地跟踪率为123.99%(去年138.11%),财经部实地跟踪率为213.31%(去年193.52%),计算机部实地跟踪率为101.66%(去年98.35%),艺术部实地跟踪率为192.31%(去年136.31%)。表现突出的班级有:16立信340.43%、16航信236.36%、16中翰243.33%、16机器人1班220%、16中兴通信2班219.51%、16动画2班248.08%、16用友191.67%、16连锁经营189.66%、16思科网络189.19%、16动画1班185.71%等。财经部在杜丽茹、黄沪琳部长的带领下,在实地跟踪率及专业对口率方面表现尤其突出,艺术部今年的实习跟踪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的提高,已外出实习的三个班实地跟踪率都超过100%。   

(2)举办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和招聘会,为学生就业铺就成功之路。

培训就业处以专业部为单位,围绕“就业创业”的为主题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如艺术部的动漫三维技术行业技术讲座,电子部邀请大东骏通王部长为电子部毕业生开展就来指导讲座,计算机部邀请长城宽带李滔经理开展指导讲座,用友新道人才网杨世强经理的财经类就业指导讲座、财经部邀请注册会计师管十全先生做专题讲座等等,让毕业生找准实习就业的个人定位,了解企业的用工标准、成长空间,明确职场生涯规划,树立了岗位成才的信心。11月,培训就业处与市人力资源局塘厦分局联合举办“携手校企,共创未来”2019届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参会企业有大疆无人机、快意电梯、光宝集团旭福电脑、康舒电子、志成冠军等105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500多个技术岗位。值得一提的是,财经部在文化节中引入企业直接作评委,参与现场点评和招聘。植入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大赛、“非你莫属”求职大赛等相关就业环节,为学生进入职场打好基础。更有来自企业第一线的就业指导讲座、校友就业成功经验的分享,让毕业生找准实习就业的个人定位,了解企业的用工标准、成长空间,明确职场生涯规划,树立了岗位成才的信心。

经过最终努力,目前为止,全校专班对口就业率为82.21%,其中财经部专班的对口就业率为87.93%,艺术部为58.04%,电子部为87.97%,计算机部为83.13%。对口就业表现突出的班级主要有:16思科班的对口就业率为100%、16电子商务为100%、16立信会计班95.74%、16航信93.94%、16中翰100%、16中兴通信1、2班对口就业率为100%、16快意电梯班97.73%。

   五、专业建设及各部风采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之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成效。学校以各专业部为单位,在巩固现有合作企业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校企合作新项目,打造校企合作新精品,彰显专业风采。

1. 艺术专业部

(1)专业建设方面步步为营。动漫专业影视项目圆满完成“2018年度校企联合摄制十部电影计划”,《险金风云》《卧底毒龙》等十部电影陆续登陆全国院线和网络平台,共计56名影视专业学生分批参与了岗位实训,同时制定了2019年五部电视连续剧的校企联合拍摄计划,成功举办2016级动漫专业毕业作品展,作品丰富,创意无限;文艺专业改革初见成效,举办2016级文艺专业毕业展演,文艺高考围绕美术、声乐、器乐等科目紧抓学习进度,初见成效;足球专业高歌猛进赛果丰硕,男足女足队员均获东莞市校园足球冠军,男足获广东省足球省长杯第三名,省运会第六第七名,同时学校的足球项目被评为东莞市足球项目传统学校,全国优秀足球特色学校,陈剑峰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足球教师;健美操专业在 2018年中国校园啦啦操锦标赛获得大赛集体高踢腿第一名、爵士啦啦操第一名、花球啦啦操第二名、“突出贡献奖”、“体育道德风尚奖”。(2)校企合作方面,实现产教融合的再次突破,包括二维动画项目携手东莞市聚缘动画公司,共同打造206集动画连续剧《小康来了》,筹备创办黄江镇动画教学基地,由“企业拿地,学校进驻”的模式加快打造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影视项目与英皇集团共建“广东影视职业教育集团”的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英皇集团已经报批市委市政府,在松山湖拿地1000亩,建成3个中高级电影影棚,与我校影视专业共同打造松山湖片区影视人才技术培养基地;三维动画项目新拓展了广州骨狸科技公司的入驻校园项目,为三维动画及3D打印的产教融合、学生培养开辟了空间。

2.计算机专业部

我部始终坚持“专业塑造品牌,品牌提升专业”的建设理念,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专业优势,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夯实专业课、基础课的教育教学,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技能,为我部塑造品牌专业打下坚实基础。(1)教学方面,网络空间安全赛项获得了市赛一等奖第一名将代表东莞参加省赛;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网络技术“三二分段”合作多争取到了5个名额;薛炎发和戴慧锐老师的论文获得了计算机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孟爱丽名师工作室出版了多本教材,蒋力名师工作室也全面开展工作;多名教师下企业进行大数据专业调研,先后5次到了天亿马、韵为大数据、盈盛科技、华师大数据中心等外出参观学习等等。(2)德育方面。继续加强召开专业部学生大会2次,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继续推行“无手机课堂”的管理,绝大部分的班级都能按照专业部的要求管理好自己的手机,特别是广播体操比赛获得巨大突破,18网络大专班获得一等奖。(3)以赛促学17级电商3班到樟木头小猪班纳你进行为期3周的专业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协调好中云智慧园的电商班学习,发挥“园中校”模式的优势;积极校技能节,获得多项第一,学生参赛热情高涨;在创业创新活动中,电子商务、360全面开展自己的业务,尤其是360专业的学生,网上维护以及线下维修都做得非常好,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

3. 电子专业部

(1) 专业建设。无人机专业,继续深化与大疆慧飞、小鹰航空的深度合作, 2018年年初作为首批成员加入广东省无人机协会并成为理事单位,参加全省无人机论坛交流;机器人专业,参与了德国IHK考证培训、德国质量评估会、德国班的课程开发,学习全新的授课模式;电梯专业承办承办东莞市电梯行业赛,与智能楼宇东职院三二分段专业,实现移动录播信息化教学方案落地等等;威杰SMT专业和光宝专业的校内车间实习工作,承担塘厦镇SMT的技能比赛。(2)实训建设。快意电梯举行教育局实训实习基地授牌仪式,成为市教育局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这在我校尚属首次;工业机器人实验室、中兴通讯网络实训室、电梯专业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室等均已建成投入使用。目前为止电子部现有电子制作室3间、电子调试室2间、电力拖动室两间、PLC实训室1间、机电一体化实训室1间、基础电工实训室2间、电子专业专用机房2间。(3)师资培养及学生质量。重视教师教研工作、关注教师专业培训,李刘求、徐明、程振中等多名教师参与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竞赛等获奖,张腾飞代表我校参加东莞市班主任大赛获二等奖;程振中参与广州机电技术学院举办的机电新技术国培项目,为期30天;顺利承办东莞市电梯技能竞赛,我校7名老师担任裁判工作;韦钊卓、陈伟国辅导学生参加“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获得市技能比赛一等奖1个和二等奖2个并获得参加省赛资格,2016级学生张瑾丞、付全德,2017级学生董革参加“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航海模型公开赛”获遥控固定翼绕标赛团体第一名和遥控赛固定翼起降赛团体第四名的成绩,并积极准备参加省赛。

4.财经专业部

财经部本学期将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工作的坚守之上,包括推进学生德育工作,严肃处理违规违纪学生,如涂口红、化妆、玩手机等现象,严抓课堂纪律,加强内涵建设。(1)德育建设。全校学生广播体操比赛成绩突出,17立信、17用友荣获一等奖;18级家长会家长到会率高,组织有力;开展第五届财经文化节,文化节主题是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核心素养。文化节分别有模拟招聘、财经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初赛及决赛、财经嘉年华及颁奖晚会等活动。(2)教学工作。杜丽茹主持的《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培的校本课程研究》省级课题进行中期汇报;邱爱华主持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职会计项目教学研究》国家级课题进行开题汇报。王新兰老师主持的《基于会计岗位的中职会计实务技能考核标准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进行开题会好。在东莞市中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我部有两位老师的论文获得一等奖、三位获得二等奖、四位获得三等奖等等;邱爱华、刘婷婷、王超菊进行校级公开课展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雨课堂、福思特、爱丁数码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成果丰硕。其中邱爱华老师开展的公开课获得“优秀公开课”荣誉称号。(3)学生考证获奖。16用友专班参加全国用友ERP信息工程师认证通过率为100%,17级各专班用友高新中级考试通过率达98%以上;石旭海、梁金清、王新兰、文肖兴、田东旭、张娇娇、林茹七位老师辅导学生参加2018年东莞市财经专业技能竞赛成绩良好,其中会计电算化项目获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会计基本技能项目获得2个三等奖;手工会计获得二等奖;企业经营项目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王新兰老师辅导两名学生参加2018年广东省出纳技能邀请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4)校企合作。邀请东莞邦诚财税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函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讲师走进课堂,缩短学生就业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与东莞立信中企智库咨询公司合作开发的“中企智库-云平台”开发出6个模块校本教材,教师讲课视频录制完成并已上线;云平台已对学生开放并对16级毕业班的一百多名学生进行了校企联合认证测试,学生通过率达到92%,“中企智库-云平台”考核系统已获得工信部考试认证证书等等。

5.国际文化部

国际文化部最大亮点是除了高考成绩再创佳绩外,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破冰前行。学校继续和新西兰国立联合理工学院(UCOL)、新西兰维特利亚国立理工学院(Whitireia)两所学院深入合作外,在市教育局主导下又和加拿大埃德蒙顿康考迪亚大学、蒙特利尔英文教育局达成合作,同时接待德国黑森州教育交流团并得到塘厦镇教育局的好评。英语技能竞赛方面,在罗翠珠、张爱玲、杨艳、辛静远和郭敏慧邓老师指导下,有10人次获东莞市英语竞赛二、三等奖,成果丰硕。

   六、管理服务

1.以校办公室为核心做好学校正常秩序的人事、协调和服务工作

办公室作为学校的中枢机构,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和服务功能,指导文化宣传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开展相应的文化宣传和信息建设,协助校工会开展服务监督等工作,保证和维护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转。主要表现在(1)常规工作方面。共办理工资正常晋升调整(160人),工资套定22人次、岗位聘用(15)人、入职离职21人次、职称确认(2人),社保关系增减业务(61人)、社保卡申领发放(33)人,生育津贴(6)人、工伤申请(3)人、非莞籍学生医疗保险(50)人, 住房津贴 (5)人,人员职务聘任及相关待遇调整11人次;学期共完成派车安排360多次,接收及处理公文490多份,组织行政会议及教师大会21次。此外,其它工作还包括全市教育教学质量评比、年终评比、人事数据统计、广东省及全国教师信息系统的管理等等。(2)重要人事工作方面。于8月、11月、12月份分三次进行了在编及非在编教职工招聘的相关工作,共招聘20多名教职工;8-10月进行了职称评定及职称转评,共有近50人参评,目前已知高讲通过9人,讲师32人报名,通过27人,通过人数均创我校历史新高,通过率位全市前列,目前我校中高级职称教师总数达132人;通过考核认定的方式,校办公室审核并递交了10名教师的职称认定材料,有2名教师通过讲师认定,8名教师通过助理讲师认定; 9月份进行了正副校长绩效考核,12月进行了年度考核及年终统计工作,为全部在编在职人员共170多人进行了工资标准调整及个人缴税申报培训。(3)其他服务工作,本学年我校被定为清单管理工作试点学校,校办公室能协助校领导开展清单管理各环节的工作,从动员布置、撰写方案、材料整理、修改等各环节均积极参与,第一个完成各阶段任务,提供模板,为我校接下来清单管理的实施打下基础;校办公室协助校教工会开展各项组织活动等,如协助工会完成了校园安全检查、教职工慰问、新教师座谈会以及文明创建相关材料的统筹、镇人大选举等相关工作。

2.文化宣传中做好学校的宣传报道及文化建设

文化宣传中心主要协助校长及办公室做好各项材料申报、校园宣传和文化建设工作,外树形象,苦炼内功,为学校发展不断减负增效。本学期,文化宣传中心以“特色化、规范化、优质化、国际化”为工作指针,主动作为。(1)宣传报道。在宣传工作方面共策划、报道、全面参与学校重大活近120余项,组织17名部门记者撰写校内外新闻稿件155篇,其中《东莞日报》《南方日报》等外媒发表学校新闻报道10篇,微信23篇,摄影65场次,电子屏93条,组织各部门信息员上传网站信息164篇,提升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2)活动服务。在文书撰写方面协助校长及校办公室完成上级各项文件20余项,包括撰写学校计划总结、年度教育质量报告、全市信息公开大检查、全校宣传栏大评比、校庆系列活动、报送公文、领导讲话稿、技能比赛宣传、邀请媒体记者等各项材料,共计100000余字;(3)刊物出版。组织校报、校刊编辑部共出版校报《科技之光》第40期(校庆专版)及校刊《科苑》第13期并完成其90%发行工作,策划《科苑》14期,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水平;(4)信息公开。组织全校10名信息员完成全市信息化公开大检查,完成各项指标,以满分100分首次进入优秀行列;文化活动方面:(5)文化建设。联合市青书协秘书处共同策划“塘秋厦韵”东莞市青年书法家小品作品展并完成“书法进校园”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品位;组织语委办完成一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第十届规范化汉字书写大赛,共有3名学生获得硬笔组三等奖,2名获教师分获二等奖、三等奖。

3.信息管理中心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管理中心坚持服务理念,紧紧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主要有:(1)做好了网络升级到万兆的准备工作。根据东莞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计划要求,做好了相关的规划和前期设备的采购。目前已经完成了万兆路由器的更换并向电信局申请了光纤的升级。(2)做好网络安全工作。本学期应东莞教育局文件要求,须统一将学校各个有互联网应用的业务平台迁移到市教育信息中心指定的云平台。信息中心对学校的网络架构重新进行了规划,计划利用学生放假后的时间,对机房等上网实训机房进行改造。加强了学校的网络监管,实现认证上网制度。对主要服务器定期进行安全及病毒查杀等工作,保证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也加强对师生的网络安全教育。(3)饭堂支付系统升级工作。配合总务、饭堂管理处对饭堂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换代工作,包括前期的规划、布线、测试等。(4)智慧校园规划。与多家智慧校园平台公司进行了沟通,了解了技术的最新动态及相关平台的特点,针对学校的情况对我校智慧校园的规划作了思考与准备。

4.校工会在学校的活动组织及监督服务等面继续发挥作用

校工会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行使工会参与学校校务监督,在民主管理工作

中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学校凝聚力,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共建文明和谐校园,一年以来,主要的具体工作有:(1)规范工会福利发放。据最最新的《广东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精神立足学校实际起草了《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教工会福利发放方案》,并提交校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退休离岗、丧葬慰问、困难帮扶、工作人员补贴等项目,为工会经费管理规范化打下基础。(2)起草文体协会管理办法。起草了《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校工会关于成立各文体协会的决定》,对各文体协会的职能、产生办法、经费使用办法、考核办法等做出科学的规定,现阶段拟成立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摄影、瑜珈、气排球、国学、登山等文体协会,以丰富全校教职工文体活动,加强教职工身心健康建设。(3)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校工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主要有塘厦镇教育工会首届趣味运动会、市教育工会首届气排球比赛、市教育工会组织的足球比赛、两次校运会教职工趣味运动比赛、两次登山活动、“三八妇女节”、教职工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活动、女职工摄影展参观、镇“三八节”、新教职工座谈会、协助校关工委多次到林村、四村等地交流汇报等。(4)做好教职工慰问及调解工作。本年度共慰问生育小孩的教职工共12人次,慰问生活困难的职工、生病住院的教师、离职退休、丧偶的教师、定期举行退休教师茶话会,邀请退休教师回校参加校庆及为校报撰稿、多次参与教职工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生活上的矛盾,共建和谐校园。(5)校务监督工作。校工会定期组织召开教代会,组织教职工写提案,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全体教职工的监督作用,督促学校对教代会提出的提案予以落实和执行,切实保障教职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认真维护和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支持学校依法行政。

4.拓展处统筹学校足球发展和开拓校企合作新领域

(1)做好职业教育集团平台维护工作服务于学校的电子职业教育集团,继续配合计算机专业部、电子专业部做好职教集团的企业资源日常维护,同时维护国家职教集团平台的数据维护。(2)抓好足球管理中心的运营工作。配合学校的足球项目,做好各项足球赛事筹备工作,包括赛前赛后工作安排,足球队员的体检及报名,赛事的录像等资料的摄制及保存。(3)拓展校企合作项目.本学期新拓展了黄江动画实习基地、松山湖影视实习基地,协助艺术专业部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训实习平台。同时,拓展了财经专业部在松山湖产业园区的会计事务就业平台。

    5.加大后勤保障和服务力度

后勤部门坚持贯彻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 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创建“平安文明校园”学校。包括(1)食品安全。总务处通过组织食堂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卫生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食堂进货渠道的验菜、定期检查食堂卫生、坚持执行陪餐制度、组织学生家长代表参观食堂陪学生共进午餐举行座谈会等等继续加大对食堂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食品安全。(2)校服管理建立健全专门的校服管理组织机构、规范校服采购、配备程序,确保校服质量、加强校服相关的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质量安全意识,建立群众监督机制。(3)节能管理。经常检查供水设备,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发现自来水管、设备出现问题及时反映以减少损失,教学区、师生住宿宿舍安装或更换使用节水型水阀和卫生洁具约三百多个;推广使用节能的LED灯管及路灯,定时管理用电,减少照明系统电耗,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现象;提倡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食品袋、一次性碗筷和购物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净化学校环境。(4)宿舍管理坚决落实学校制定的各种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定期对学生宿舍空调滤网全部清洗保障学生健康;形成A、B两种套餐形式的宿舍调整方案;班主任及行政领导查岗,每周多次查寝,并采取定时检查、特定检查制度,晚上10:40时班主任检查各个寝室,并对情况进行点名登记等等,提升宿舍管理水平;(5)其他服务。完成全部四栋学生宿舍、教学楼、实训楼、综合楼、体育馆等大量的卫生清洁工作,为开学做好准备;组织后勤人员推进并最终全部完成ABD栋学生宿舍、教学楼、综合楼等建筑严重掉漆的铁管栏杆翻新;加强对保安队伍的巡查监控力度,对违纪行为坚决制止并教育处罚,配合学校做好对周日返校学生的查违禁品工作;校医室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一学期到校医室就医人数近2000人次,保障学生健康。

二、工作不足及改进方面

(一)强化校风校纪建设,严抓课堂学习和晚修纪律,提高教职员工责任意识,不断净化校园环境,打造和谐校园。

(二)推进绩效分配的公平公正,调研调整重点发展项目,正确对待师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去化解矛盾。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2019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