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我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以“特色化、规范化、优质化、国际化”为工作指针,全面推行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产教融合,精准育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技能素养双优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东莞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服务,为“东莞制造2025战略”助力。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成绩和经验不足简要总结如下:
一、 德育建设
1. 启用钉钉线上申请,推进无纸化办公
学生处打破传统纸上申请,统一通过手机“钉钉”app进行线上提交,提高了效率;颁布《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学生周末及假期留宿管理规定》,明确了申请留宿的对象、流程、开餐时间、进出宿舍、安全须知等,学生周末及假期留宿情况更加规范,效果明显。
2.高度重视疫情防控调整学生用餐做操
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学校全面停止一切大规模聚集活动,包括教育大会、跑操、竞技比赛、歌舞表演等。改革课间操和用餐时间,每天轮流安排三个专业部做广播体操,每天学生就餐分楼层分三个时间就餐,学生固定按规定时间按固定位置排队和就餐,每周轮换。
3.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中心的功能,打好心理“抗疫”攻坚战
心语苑积极开设网络课程《心理“疫”战》等,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专职心理教师每日值班,为全镇家长开展生命教育直播课等,开学后对全校师生进行scl90心理筛查,下发《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组织开展“同体验,共成长--云端抗疫心理健康活动月,实行“周一到周四第七节专职教师坐班值班”相结合,据统计本学期共接待个案30人次,涉及到自伤自残抑郁等严重案例4人次并进行转介治疗。
二、教学管理
教务处在做好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巡查、制定教学的计划进度、请假调课等常规工作、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重点在线上教学、高考升学、三二分段等工作上扎实推进,再创佳绩。
1. 线上教学
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通知要求,组织教师主动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提供了直播课、线上资源、线上作业等各种形式的教学与学习渠道,据统计直播课总课时量超过1000节,参与直播教学教师80多人,利用幕课平台提供75门课程学习资源,覆盖所有专业主干课程,参与学生超过总数90%。
2.高考升学
2020年我校高考升学总报名人数800人创历年之最,最终通过三+证书、自主招生、免试入学等方式上线436人上线率99%,三二分段升学218人,最终773名学生圆了大学梦,特别是17高考2班刘昊夺得三+证书考试数学满分150分。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等主办的“2020年深圳杯全国国际象棋俱乐部网络个人赛”中,2018级高考2班吴欣凤夺得20岁女子组冠军,这也是近年来东莞棋手首次在全国性棋赛中夺冠。体育部2017级26位同学参加单考单招本科高考,文化科平均成绩237分,300分以上有3人,最高分严慧龙同学350分预测可能被中南大学(属211、985)录取,这将是我校高考历程中的历史性突破,还有230分(去年广州体院取录线)以上有14人,180分(去年嘉应大学录取线)以上22人,专业术科考试有4人参加艺术体操考试全部通过,22人参加足球专项考试也取得较好成绩。
3. 三二分段工作
2017级三二分段工作稳步推进,面向电子技术应用、动漫游戏等七个专业组织报名建档转段考试等事务业已完成,有218名学生顺利升入高职院校。从2018级开始,学生入学成立直升专班,2018、2019级新增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专业,更多学生一入学就成为准大学生。随着不断完善与推进、专业与规模迅速扩大,高职院校直接参与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三二分段的教学质量、中高职衔接吻合度更上新台阶。
此外,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校级公开课上、听、评课工作,本学期共开展校级公开课9节,其中过关课3节,职称课6节,共有超过100人次参与校级公开课听评课。
三、强师工程
1. 课题管理和名师工作室建设
2020年6-7月,广东省教育厅开展2020年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评审工作,最终我校推荐10个项目参加市评;7月有五位课题主持人顺利获得市级课题结题证书,18项课题参与市2020年度规划课题申报;我校重视名师工作室建设,集中召开10间名师工作室年度工作集中考核汇报会,召开我校第二批5间名师工作室周期考核工作汇报会,其中5位工作室主持人进行限时12分钟的汇报,围绕工作室建设、专家指导、科研工作、教育教学质量和辐射影响等方面作汇报并谈及感悟,现场颁发学员证书及优秀学员荣誉证书;召开第三、四批校级名师工作室年度工作专题汇报会,我校名师队伍不断壮大。5月,东莞市中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分别线上开讲,每个讲座时长约为1小时,本次系列讲座共10门课,我校独占2门,成果丰硕。
2.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及各种培训
本学期,我校教师积极参与2020年东莞市教学能力比赛(公共基础组、专业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轻化工教师微课大赛、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五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征文评选、东莞市中职学校第一批线上优质课建设及评选、市疫情征文等,获得一二三等奖不等,成绩优异,斩获多个奖项。特别是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下简称:国赛)5月拉开帷幕,我校公共基础课团队夺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同时,为了加速新教师成长,各教研组给每一位新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帮带”教师,让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融入“莞科”大家庭;东莞市中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分别线上开讲等共10门课,我校占了2门。
3.教材出版、论文获奖
积极组织动员教师参与2020年市中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提交评选论文共64篇;教师公开出版教材/校本教材共7本,收到校本教材编写申报书10份;教师撰写论文公开发表于《广东教育》、《广东教学报》等共23篇,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耕耘教坛、勤于著作的钻研精神。
四、学生质量
1.实习就业
实习方面,本学期共完成2270人次上门指导跟踪率高达173.95%,其中财经部为284.11%,计算机部为188.28%,电子部为177.62%,文化艺术部为122.18%,国际部为19.7%(第二学期开始实习)。就业方面,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18%,双证书率达98%(全校秋季班1305人,获双证书的有1280人),专业对口率为83.95%,各专班项目经理通过择优推荐的方式向合作校企输入专业人才801人,校企专班专业对口率为80.91%。 2017级共评选出陈佳如、何圣顺等优秀实习生200人,汤润龙、金龙等优秀毕业生68人,同时开展对2019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2018级顶岗实习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2.考证培训
考证中心组织包括教育部、工信部、人力资源部、行业企业等5大类8种认证,认证人数为2040人次,如微软办公软件MOS国际认证939人,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认证418人,广东省技能证书会计技能260人,完成2017级毕业生生均证书统计工作,生均证书比达3.89。以“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基地为基础,与塘厦镇人力资源分局合作,开展“一镇一品”线上培训,先后组织维修电工、疫情防护、安全生产、安全消防等线上培训,共计1121人次。
3.开放大学办学
广东开放大学结合我校专业建设情况,先后开设会计、电子商务、数字展示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六个合作办学专业,累计招生508名广开“课程注册生”,有165名专业教师及教辅人员参与。我校负责的计算机应用、通信技术等7个专业21门专业课和《职业素养》1门基础课的线上课程系统工作,已顺利完成并交付使用。按《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实施方案》开展招生、教学等工作,现已招收7617名学员,并逐步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在创业创新方面,北极光创客中心618期间帮领航科技运营了电子产品,完成北极光孵化中心与物流中心方案;职业素养组组织了第四届“赢在职场”简历比赛,19个班级共计327名同学参赛,评出24名一等奖等;360创业中心组织16名学生进入校企共建360学生自主创业中心实习,主要从事线上数据恢复、计算机维护等工作等等。
五、校企合作与专业风采
我校各专业部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德育管理、专业建设外,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新项目拓展,不断获得突破,主要有:
(1)计算机部与新华三公司合作洽谈拟从2020级开始设立新华三大数据专班,与深圳脚印传媒公司有关直播校企合作、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合作不断推进,邀请了多位企业工程师来校指导教学对学生进行辅导,组织2018级电子商务1班9月份将到虎门百达连新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企业教学和顶岗实习。
(2)财经部与百勤财税组建“百勤财税专班”,“业财一体化产教融合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与东莞市中企智库财务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企业实务数据信息化应用师”考证已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认证,组织18级5个班100多名学生参加认证考试,与校企合作企业用友新道多次沟通VBSE实训室建设。
(3)艺术部与鹰尚影视公司开展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课程合作包括影棚灯光课程训练、短视频课程实训等等,与影朝科技公司战略发展同频共振增设东莞南城区影朝公司定岗实训基地,选拔培养10名学生开展现代学徒制顶岗实训,与影朝科技、骨狸动画、城市玩具、华展数码等公司初步达成“IP银行”校园创新品牌项目合作意向,目前完成“IP银行”的框架设计。
(4)电子部完成了“5G技术”和“工业互联网”1+X申报,与市质量技术服务中心签订“电梯修理作业证(T)”考证培训协议, 18德国工业机器人班开展西门子开放设计平台项目获得发那科C级认证挂牌,无人机专业与广州民航学院合作三二分段学生培养,深圳腾云航空在我校进行了两场100架无人机编队飞行调试,承担2020年粤港澳青少年无人机竞赛的东莞市参赛队伍选拨集训等等,安排82名学生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等。
六、管理服务
1.校办公室人事协调与常规服务
(1)常规管理方面,疫情期间包括教职工返校前校办公室做了大量排查统计、上报数据,对重点疫情区域教职工宣传跟进,起草教职工返校方案,做好核酸检查、每日测体温,组织教职工分批参加体检;组织第三次专业技术岗位分等级聘用,调整工资等次;组织东莞市第九轮中小学校长考核,对非在编教职工合同期满考核及续聘,做好人事任免、校园信息化工作推广、文明创建、教职工慰问、工会活动及交流等工作。据统计,本学期办理教职工社保业务28笔,办理学生社保125笔,入职离职手续21人次,劳动及劳务合同签定68人次 ,管理人员聘任及待遇调整10人次,教师资格证申请、职称确认、住房津贴等13人次,派车60多次,处理公文230多份,组织行政会议及教师大会13次。
(2)指导文化宣传中做好学校宣传报道及文化建设,全面参与新冠疫情防疫宣传、校园刊物出版、全校宣传栏大评比、智慧教室管理等活动近20 项,组织18 名部门记者撰写新闻稿件65篇、微信56 篇,摄影 25场次,电子屏40 条,组织信息员上传网站信息60 篇,对接《东莞日报》宣传、配合市教育局拍摄团队完成学校宣传片制作,出版《科苑》第15期等。
(3)指导信息管理中心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协做教务处做好线上教育技术支持,采用腾讯和钉钉平台的线上教学模式,协助教师采用线上教学模式,采用编写说明、网络辅助、电话指导等方式对教师开展培训与指导;配合市教育局的“互联网+教育”战略,致力推广东莞慕课平台使用,我校现已经在平台上建立了99门课程。
2.总务处后勤保障和宿舍安保
校园安全方面,疫情期间加装体温红外线检测仪、额温枪、洗手机、消毒酒精、发放口罩等,对进入学校人员测量体温,校对健康码,确保外来人员体温正常,启用钉钉系统测量体温,保障了校园安全;保安队伍加强巡逻,发现水电没关安全隐患情况、学生集中扎堆打架事件及时处理,加强消防知识学习定期检查、灭火器配备,消除安全隐患;宿舍管理方面,宿舍教官每天加班4小时,督促学生带好口罩,出入宿舍门均需刷脸测体温,发现体温异常学生及时隔离观察联系班主任和家长,本学期共处理体温异常76起,教官送学生医院治疗3起,核酸检测6起,均无异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协助校外施工队更换女生宿会太阳能水塔、教学楼总电柜电闸、空调和空调电安装,带领花工清洁工对男生宿舍A栋房间及楼梯墙面批灰翻新约15000平方米等等。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2020年7月20日